吉林地区蜂群室内越冬技术(蜂群越冬管理)

作者:蜜蜂信息网 2024-09-14 16:38:11 276

简介: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椴树、槐树、山花、向日葵等四大商品蜜源,辅助蜜源面积超过200万公顷。年蜂蜜储备量10万吨以上,可饲养蜜蜂80万只。团体。全省养蜂人达440人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椴树、刺槐、山花、向日葵等四大商品蜜源,辅助蜜源面积超过200万公顷。年蜂蜜储备量10万吨以上,可饲养蜜蜂80万只。全省现有养蜂人4400余人,饲养蜜蜂约27万只。根据蜜源基地分布区域,形成专业养蜂、兼职养蜂、固定场地养蜂、转移场地养蜂等生产经营形式。

吉林地区蜂群室内越冬技术(蜂群越冬管理)

越冬室

特殊的气候形成了特殊的养蜂生产特点,即繁殖期短、蜜源植物开花期短、养蜂生产期短、越冬期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蜂群的越冬作用决定了养蜂生产的成败。从2010年开始,结合春季养蜂技术培训,连续3年对吉林省8个养蜂主产区县、17个养蜂专业合作社、600户养蜂户、4万个蜂群进行越冬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效果参差不齐,越冬死亡率和越冬饲料消耗量差异较大。原因主要分析六个方面:

1、气候因素

近三年来,气候变化是影响蜂群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深秋和初冬。

1、越冬初期气温较高

当地补充冬料的结束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左右,此时白天最高气温17~22,夜间8~15,早晚气温在10~12之间。蜜蜂飞行时间短,活动量小,主要集中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但2010年秋季干燥多雨,气温较高。 10月20日至11月20日,白天气温经常攀升至25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与常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811。由于外界气温较高,大量蜜蜂空飞,促使大部分新更换的蜂王在当年秋季产卵。越冬蜜蜂一方面清理蜂巢供蜂王产卵,同时分泌蜂王浆,参与喂养幼虫的工作。越冬蜜蜂消耗体力和体质,寿命缩短,越冬期间早死,消耗大量蜂群。

高温也推迟了蜂群的越冬期。与往年相比,近三年越冬开始时间推迟了10至15天。在户外越冬的蜂群在十二月仍然可以离开巢穴飞行。这些因素增加了蜂群不必要的活动时间,导致蜂群松散,饲料消耗量高,寿命缩短。

2、冬末气温低

吉林省蜂群越冬后排泄的时间一般在3月15日至20日左右。此时,外界白天温度约为8至10摄氏度,地面积雪已基本融化,风力为2至3级,适合蜜蜂越冬后排泄和飞行。 2011年春季蜂群排便时间为3月26日,2012年为4月5日,2013年推迟至4月12日,部分地区为4月18日,晚了近20天。对于在室内越冬的蜂群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首先,饲料不足。由于越冬时间推迟,有的蜂群已经耗尽甚至完全耗尽了饲料,在排泄之前就饿死在蜂巢里。

其次,大多数蜂王开始产卵。出于本能,工蜂被迫提高巢穴温度并消耗大量饲料。同时,越冬老蜂提前分泌蜂王浆来喂养幼虫,很快消耗它们的体力和体力,缩短它们的寿命。一些工蜂试图离开巢穴去取水,但无法返回巢穴,并在箱外被冻饿死。

三是腹泻现象严重。除了部分蜂群因饲料质量原因引起的腹泻外,大多数腹泻蜂群都是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堆积过多,缺乏排泄条件,导致腹泻。患有腹泻的菌落死亡率较高,而存活下来的菌落寿命较短。

2、蜂种因素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同蜂种(系)形成了适应不同气候特征的生物学特性,如黑体蜂种耐寒、繁殖节奏陡峭、秋季停产早、黄体蜂种耐热且育雏节奏温和。秋季产卵晚等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蜂种耐寒能力降低也是影响越冬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国内外蜂种交流的普及,近年来,吉林省一些蜂农从国内多地引进蜂种,特别是引进血浆蜂血,增加了蜂王浆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然而,浆蜂的耐寒性远远不如意大利当地的蜜蜂,更不用说黑蜂了。虽然越冬前蜂群非常旺盛,但越冬期间却大量死亡。有的蜂场越冬蜂群衰弱率高达70%,整个蜂群死亡率高达70%。 20~30%。

3、病虫害的影响

影响蜂群越冬的主要病虫害有瓦螨和蜜蜂孢子虫病。

1、瓦螨的危害

瓦螨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蜂场秋季防治螨虫不彻底,没有利用潜伏期消灭寄生在蜂体上的大型瓦螨。越冬期间,巨瓦螨吸食蜜蜂体液,干扰蜜蜂聚集,缩短蜜蜂寿命;其次,距离南方距离蜜蜂养殖场地较近,或者从南方购买蜜蜂加固场地,将小蜂螨带入田间。该省养蜂人对小瓦螨的危害认识不足,习惯于采用大瓦螨的防治方法。秋季繁殖后,其害害作用更加明显。小瓦螨在蜂巢上爬行,幼蜂的四肢不完整或不健康。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大部分在隆冬时死亡。

2、蜜蜂子孢子的危害

由于吉林省的地理特点,子孢子在蜜蜂肠道内寄生严重。繁殖季节,蜜蜂常能离巢飞行并排泄,并排出一些子孢子。然而,在越冬期间,蜜蜂没有机会离开巢穴并排泄子孢子。大量的寄生虫吸取越冬蜜蜂的营养,缩短寄主的寿命。有的养蜂人采用提前饲喂酸性饲料或饲喂大黄苏打糖浆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蜜蜂孢子对越冬蜜蜂的危害(越冬饲料中不能含有大黄苏打)。但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危害将会更加严重。

4、越冬饲料因素

充足、优质的越冬饲料是蜜蜂安全越冬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越冬饲料不足、饲料质量差也是蜜蜂无法越冬的重要原因。

1、越冬饲料补饲不足

正常情况下,整个越冬期间,每框黑体蜂种的越冬饲料消耗量为1.5~2.0kg。补充越冬饲料时,按蜂道1.0cm计算。每个蜂箱装满并覆盖约2.5公斤。需要白糖3.0kg左右(扣除消耗量),黄体蜂种饲料消耗需增加30%左右。有的养蜂人在秋季补充饲料时不考虑蜂群的血统组成,一味按照原来的习惯补饲,导致饲料不足,有的密封不好,甚至覆盖面积达不到80%。到达。结果,冬末饲料耗尽,蜜蜂饿死,盖帽不好的蜂群容易腹泻。

2、越冬饲料质量差

受传统生产习惯影响,我省蜂农多采用白糖作为蜂群越冬饲料,较少使用天然封顶蜂窝。由于这几年糖价飞涨,甚至超过了葵花蜜的收购价,一些养蜂人开始尝试使用高果糖浆作为饲料。由于加工工艺原因,高果糖浆中的多糖、糊精等成分过高,蜜蜂难以消化吸收,导致蜂群繁殖不良,新蜂健康状况不佳,寿命短。另外,过量使用高果糖浆和过量越冬饲料也会引起蜂群腹泻。有些蜂场秋季蜜源选择不当,饲料中含有甘露蜜也会对越冬蜂群造成致命伤害。

5、蜜源因素

由于森林植被资源破坏严重,过度开荒放牧,秋季蜜源明显短缺。曾经生产商品蜂蜜的蜜源地已无法满足蜂群正常繁殖的需要。许多养蜂场转向人工补充白糖来促进蜂群繁殖。蜜蜂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所培育的越冬蜜蜂健康状况不佳,抗逆能力降低,越冬死亡率高。有的养蜂人在秋季繁殖时不给蜂群提供补充饲料,让蜂群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下繁殖,导致蜂群质量整体下降。

6、饲养技术因素

蜂群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连续循环的综合发展过程。任何一个过程的缺失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许多养蜂人往往片面强调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人为地将每年的养蜂繁殖分为几个阶段,忽视其连续性,导致蜂群无法越冬。

1、越冬适龄蜜蜂培育技术

适龄越冬蜂是指已完全排泄并飞到房后但未参与采集和分泌蜂王浆喂养后代的工蜂。当地繁殖越冬蜂的最佳时间是每年8月上旬至中旬,此时外界气温稳定,蜜粉来源丰富,当年新更换的蜂王产卵力达到高峰。此阶段应饲养双王蜂群,并根据外界蜂蜜流入量对蜂群进行奖励和适当饲喂。应利用非越冬蜂补充越冬饲料,并及时建新脾,促进蜂王产卵。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养蜂人过度限制蜂王在椴树花期产卵。椴树蜜期结束后,蜂群中脾脏所剩无几,蜜蜂数量急剧下降,导致蜂群秋季繁殖基础薄弱。有些人喜欢在秋天更换国王。导致老蜂王产卵缓慢,新蜂王也发挥不出产卵优势。脾脏面积小,成人率低。再者,老蜂秋季的作用并不是用来储存越冬饲料。这样一来,秋末用越冬蜂来补充越冬饲料,相当于采集了中等的蜜源,消耗了越冬蜂的体力,缩短了它们的寿命。另外,秋季蜂王的更替并不能完全停止生产,这无疑消耗了越冬蜂的体质和寿命。

2、越冬管理技术

吉林省蜂群越冬方式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种。调查显示,室内越冬造成冰冻、室外越冬造成热害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室内越冬蜜蜂,很多蜂场没有专门的越冬窖。常与杂物、蔬菜等存放在一起,温度、湿度控制不好,振动过大或过冷,导致蜂群消耗饲料过多,活动量增加,寿命缩短。对于在室外越冬的蜂箱,养蜂人总是担心蜂箱被冻住,包装太多或太早,平时管理不当。它们不能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蜂箱门和包装,从而导致热损伤、崩解和腹泻。实践证明,热伤的后果比冷伤严重得多。另外,越冬初期不注意蜂群遮阳。啮齿动物为害、山啄木鸟为害等诸多因素也会不利于蜂群安全越冬,影响越冬效果。

养蜂人建造的半地下越冬室

精彩链接:

蜜蜂文化东北蜂种谱系结构

蜂种推荐|蜜胶1号,蜜胶最好

疾病防治蜜蜂种群习性与蜂病流行的关系

养蜂科技学会跳出框框观察,规划养蜂策略

蜜蜂文化从百年邮票看养蜂业的发展

小米有话要说|你想长寿吗?请选择该职业——

蜜蜂育种蜜蜂良种的科学利用与评价

养殖技术长白山区定点养蜂增收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蜂种谱系结构

蜂种推荐|蜜胶1号,蜜胶最好

养蜂科技学会跳出框框观察,规划养蜂策略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风燕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特色

发布养蜂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引进优良蜂种

推广科研产品

促进蜜蜂授粉

开展研发和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打造生态产业

蜜蜂研究蜜蜂采摘

文/泽华

吉地的松江继续泛白,

葱、椴、黄应是香槐树。凤飞兴农提质增效,研发扶贫保护生态。造就全中国的优良种子,

新的大黄蜂前来授粉。探索乌拉蜂文化,展开翅膀,让花朵绽放。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